浅谈“地震韧性城市”建设的积极意义

作者: 面元科学仪器 | 最后更新: 2022-01-30 13:52:01

2017年6月中国地震局提出实施《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包含四大计划,“韧性城乡”计划是其中之一。这也是我国提出的第一个国家层面上的韧性城市建设。

640 (5).jpg

2019年,北京市已建成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的地震监测台网体系。北京地区地震监控能力达到1.0级以上,定位精度优于3000米,震后30秒可发布自动报告,5~8分钟可发布正式报告,1小时内提供仪器地震烈度分布图。

640 (6).jpg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为提高房屋建筑、基础设施以及生命线工程遭遇地震时的抵抗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北京市实施了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共改造学校1290所,单体建筑4374栋。备灾救灾方面,持续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建成各类应急避难场所168处,总面积2200万平方米。

640 (7).jpg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地震仪作为地震运动测量以及地球物理调查的主要仪器,其发展已有长久历史。近年来节点地震仪逐渐在取代传统的线缆仪器,凭借其不受线缆的约束、使用灵活的特性,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用于工程场地调查、城市地下三维结构探测、密集台阵等应用中。

640 (8).jpg

面元科学仪器-SmartSolo系列节点式地震数据采集器

与时俱进的不止有地震仪器,各种新兴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出现也为建前工程选址、建后风险评估做出重要指导意义。

随着4G、5G等无线通讯技术的成熟,结合云平台、云存储,打造地震数字孪生城市,为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提供依据已经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640 (9).jpg

数字化地震数据可视化平台


目前韧性城市建设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日渐成熟,但由于地震灾害成因、预防与应对上的复杂性,地震韧性城市建设任务的具体落实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难点,需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深化地震安全分析,高标准抗震设防,扎实推进抗震防灾基础设施和系统建设,提高地震灾害防治能力是当下建设地震韧性城市的重要课题。


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很活跃!
在这些平台上关注我们,了解我们的最新消息:
今日头条
搜狐
百家号
微信公众号
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