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地震频发,灾害无情,在地震面前,生命如此脆弱。国内外学者对地震多发区域的深部孕震环境和潜在地震危险性的密切关注,希望可以通过对地震多发区域地质结构的研究,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防灾减灾给出科学的指导。
以下是中国地震局成都青藏高原地震研究所地球动力学研究室使用SmartSolo智能节点地震仪布设的短周期密集地震观测台阵记录2021年9月16日的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连续波形数据,采用背景噪声成像法构建了震区三维S波精细速度结构,分析研究泸县震区速度结构特征、地震分布特征和深部孕震背景等科学问题。
中国地震局成都青藏高原地震研究所在泸县震区及附近共布设 70套密集短周期地震观测台站(平均台间距2 ~ 3km , 原始数据采样率为 10ms) , 分2个批次完成地震台阵架设任务。第一批次为在2021年9月16日泸县地震发生之前,在震中北东侧架设有40个地震台(黑色三角形),连续波形记录时间为2021年9月10日至 2021年10月 22日,成功捕获了泸县6.0主震和大量余震事件.第二 批次为2021年 9月16日泸县6.0地震发生后,在震中西南侧加密布设30台短周期地震仪器(蓝色三角形),用于震情强化监测和孕震构造分析,连续波形记录时间为2021年9月23日至2021年10月22日。 经过对采集地震数据的处理和瑞雷波反演,研究得到了良好的结果: 研究成果对于理解泸县6.0级地震孕育的成因机制和动力背景、科学研判该区域地震活动趋势和准确评估潜在的地震危险性以及尽可能减轻地震灾害风险提供指导和依据,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泸县地震震中附近地区长期以来高分辨深部精细地球物理资料缺失的问题。 参考文献《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 Ms6.0地震震区三维s波精细速度结构》